2013年1月3日星期四

Facebook創收新選擇:提供收費關閉廣告業務 - 數碼 - 新浪網


即時新聞
Facebook創收新選擇:提供收費關閉廣告業務


  導語:國外媒體近日發表文章稱,當前Facebook網站上幾乎每一則廣告都會讓用戶分心。如果推出廣告關閉可選項,並象徵性地向用戶收取費用,那麼每年可為Facebook帶來上百億美元營收,而Facebook第三財季營收僅為12.6億美元。

  以下為文章內容摘要:

  當前,人們對廣告早已習以為常。對於提供免費服務的企業,廣告是確保他們繼續提供免費服務的重要手段。但廣告對我們還有效嗎?這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並且每個人都會給出自己的答案。

  在眾多企業中,Facebook就面臨這樣一個難題。從本質上而言,Facebook由用戶組成,換言之就是用戶的內容。內容又分為隱私內容、個人內容和公開內容。

  為迎合股東,Facebook會儘可能地利用用戶信息來盈利。無論廣告放在哪裡,不是惹怒用戶,就是被完全忽視。Facebook CEO馬克‧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曾經對該問題發表過評論:

  "當廣告與人們正要做的事情一致時,是最有效的。人們試圖通過Facebook以特定方式進行交流──與好友共享信息,瞭解好友做什麼──這就為新的廣告形式提供了全新的機會。"

  這是否意味著廣告市場的未來在於"新"呢?是否還記得2000年初期時的Flash條幅廣告呢?它們實在令人煩感,以至於沒有多少人點擊,這一點Myspace深有體會。即使贏得了一些點擊,那也是廣告主將廣告變成"遊戲"或"互動"模塊的功勞。

  Myspace確實失敗了,因為廣告使用戶體驗變得很糟糕,但Facebook還有機會。那麼Facebook應該如何做呢?可以提供一個廣告關閉選項,這在亞馬遜Kindle、潘多拉(Pandora)和Spotify服務中已經被驗証。這些服務與眾不同,因為他們提供的是娛樂內容。但Facebook內容也是娛樂,且用戶花費大量時間來訪問。

  讓Facebook自豪的事情

  朱克伯格曾表示:"我昨晚通過PC訪問Facebook,我突然想到一個問題,相信許多Facebook用戶也會想到這個問題:有什麼事情讓Facebook員工感到特別自豪呢?"

  出於某種原因,汽車製造商道奇(Dodge)的一則廣告出現在我的"新聞推送"(News Feed)中。可能是因為我的一個好友在某一時刻關注過他們的頁面,但對於我毫無意義,因為我不喜歡汽車,我喜歡坐火車。知道人們想看什麼,何時去看,是人性化的,而不是一種算法。情感和情緒是不能用"1"和"0"來衡量的。

  通過算法,Facebook會在用戶的"新聞推送"中顯示受歡迎的內容。但這些受歡迎的內容有時是廣告主付費推廣的結果,並不是人們真正自發喜歡的內容。對於用戶,甚至是廣告主而言,這是最佳體驗嗎?不是的!

  什麼是最佳體驗?

  用戶應該能做他們喜歡做的事情,更新狀態信息,共享照片和視頻,以及添加好友等。他們可以玩遊戲,與父母對話,進行視頻聊天,尋找高中同學等。在做這一切的同時,用戶不會受到任何幹擾。而當前則不然,Facebook上幾乎每一則廣告都會讓用戶分心。

  在用戶進行互動時,受到的幹擾越多,他們使用廣告產品的可能性就越小。Facebook也已經意識到該問題,但他們當前的立場是:大部分用戶對Facebook已經成癮,少數一部分用戶離開,還有大量用戶補充進來。畢竟,10多億用戶不是一個小數目。

  但商家應該重視該問題。廣告越差,精準性就越低,離開的用戶就越多,不在意其品牌的人也就越多。下一次在電視上看到道奇的汽車廣告時,我就會想到在Facebook的經歷。顯而易見,對他們銷售產品是無益的。

  廣告主如何與用戶互動?

  廣告主應該考慮通過新的方式與用戶互動。例如,Facebook可以推出廣告可選模式,允許用戶支付少許費用,如每月10美元來關閉廣告。

  對於廣告主而言,利用一些數據標準來衡量廣告效果是很悲慘的事情。看看那些愚蠢的標準,點擊率,有多人觀看或評論等,這些只會讓Facebook激怒用戶,從而斷了自己的財路。

  相反,能適當地利用Facebook與用戶或潛在用戶進行互動的企業將從中受益。即提供廣告關閉可選項,用戶觀看廣告是可選的,一則好的廣告並不讓人覺得它是廣告。

  如果提供廣告關閉選項,Facebook會有多少收入呢?讓我們做一道簡單的算術題:

  如果有1億用戶每月支付10美元,持續12個月,可為Facebook創收120億美元。而Facebook上一財季營收為12.6億美元。而且,這隻是1億用戶的營收,Facebook目前用戶超過10億。此外,Facebook還可以為Facebook Gift送禮服務收取年費。

  如果Facebook這樣做,那麼依靠自助廣告生存的商家和品牌可能迅速崩潰,但Facebook仍賺得缽滿盆滿。其實,不少企業也在嘗試同樣的事情,但他們沒有Facebook如此龐大的用戶群和無窮的潛力。(李明)



(內容由新浪北京提供。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微博
分類
Copyright©S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Original Page: http://m.digital.sina.com.hk/news/7/1327137.html?src=rss

Sent from Feeddler RSS Reader



Sent from my iPhone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