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3日星期一

編輯觀點:我們怎麼看 Canon EOS M


Skip to Content

AOL Tech

滑鼠左鍵測試器
AdTech Ad

編輯觀點:我們怎麼看 Canon EOS M

文章分類: 數位相機

Canon 終於也要進入 EVIL 相機的時代,正面與 Panasonic、Olympus、Sony 等廠商來個正面交鋒。拿出 1,800 萬像素 APS-C CMOS 感光元件、觸控螢幕、全高清影片拍攝及閃燈熱靴,算是誠意十足,只是 EOS M 除了首發吸引眼球外,好像還沒有讓大家馬上買單,高呼必勝的意慾。我們一眾編輯對這部 Canon EOS M 又有什麼看法呢?跳轉看一下吧!



Andy Yang:

相較於可以放手隨意大幹一場的二線 DSLR 廠,Nikon 和 Canon 這兩個市場領導者在踏進微單眼這個市場的同時,都必需要額外顧及自家現有的產品,以及現有的客戶。Nikon 選擇了走完全另起爐灶的路線,推出了新規格的感光器和鏡頭群,雖然 Nikon 1 的系統其實不算差,但這麼做基本上犧牲了原有的鏡頭群,畢竟 2.7x 的 Crop factor 實在是很難用的。

Canon 選擇了盡量保留原本的鏡頭群的策略,雖然為了縮小化的系統推出了新的接鏡環和鏡頭,但是保留了 APS-C 感光器。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一步,因為如此一來,不僅是可以顧到從小 DC 升上來的客戶,即便是原本在用 Canon 中高階相機的 DSLR 攝影師,也可以放心地用 EOS M 當做備用機。不過,初代的 EOS M 有兩大難關要過:首先,它的原生鏡頭群選擇太少了。雖然說一顆定焦、一顆變焦一直以來都是新微單眼系統上市時的標準配備,但是 Canon 做為最晚進入市場的競爭者,本身已經在鏡頭這一塊輸先行者(特別是 m4/3家族)一大截。或許對於只是買來取代小 DC,從來不會動到鏡頭的人來說,這關係不大,但稍微進階一點的使用者,想要真正利用到交換鏡頭的便利的話,這樣的選擇就有些少了。對於已經在使用別的微單眼系統的人來說,EOS M 實在是缺乏吸引力啊。其次,是它的操作介面 -- 可以說,恐怕是有史以來操作最陽春的一台 EOS 了。對於從單純的小 DC 升級上來的人來說,這可能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從 S100、G12、G1X 之類的高階 DC 升級,或是使用 DSLR 在找備用機的人來說,這樣的操作介面習不習慣的了就難說了。
整體來講,EOS M 看得出來是妥協各方的結果,最終反而沒有什麼真正突出之處。Canon 一直以來就認為高階微單眼實際上的意思和自家的低階 DSLR 是相同的,而從 EOS M 的推出,可以看到這個看法並沒有實質上的改變,EOS M 還是穩穩地坐在比 650D 低一階的位置,並沒有打到。問題是,在 Panasonic、Sony 等傳統包袱不重的廠商不停地將微單眼的手愈來愈向高階伸的時候,Canon 到底接下來要走什麼樣的策略,就很令人好奇了。

Stone IP:

終於來了!在 Nikon 發表 EVIL 相機 Nikon J1 及 V1 差不多九個月以後,Canon 看來也無法置身事外,終於要加入 EVIL 相機這個戰場。在我們看到 Canon EOS M 的時候,我們會覺得它正好打擊了自家 S100 及 G1X 的銷量,而且規格上類似 650D,好像是要把入門級 DSLR 的使用者也要搶過來,只是我們再看一看他們的獨特性。

S100 輕便,方便攜帶,適合一般的使用,特別是旅行時配合大光圈,適合一般的使用,可以收藏在褲袋中,隨拿隨拍(若說 S100 的真正對手,應該是 iPhone)。至於 650D 等 DSLR,大家還記得它們是用來拍照的嗎?你有沒有發現很多製作公司、團體已經陸續採用 Canon 的 DSLR 來拍攝影片?。Canon 的 DSLR 與其他公司的不同,他們的 DSLR 已經跳出僅拍攝照片的領域,成為影片製作的工具之一。購買 Canon DSLR 的主要消費者與購買 EVIL 相機的消費者在需求上已經變得不一樣,即使他們推出擁有相同質素的 EVIL,也並不影響其 DSLR 的銷量。至於 Prosumer 相機,本來就是 EVIL 的直接對手,而 Canon 在拿出 1.5 吋 CMOS 的 G1X 也無法對抗這潮流,無法吸引消費者買單,在六個月後推出 EOS M 也算是挺合理的,算是一種「認命」的做法。

1,800 萬像素的 CMOS 與其他的 EVIL 相機比較有明顯優勢,加上與 G1X 相同的的定價(US$800),可以看出 Canon 希望搶回此領域相機市場的目標。不過,EVIL 相機市場已有一定基礎,消費者對眾品牌認識已深,而且 Canon 在外表上保持了過去的風格,與 Panasonic、Sony 及 Olympus 等漂亮的設計比較,仍然是那沉實、悶蛋外表,相信難以吸引 EVIL 市場上比例不少的女性消費者。在驚嘆聲後,EOS M 能否吸引買家,收復失地是另一回事,畢竟失去了的市場,並不是拿出好武器便可以搶回來,更何況消費者的拍攝習慣已經有所改變,規格對不少消費者來說並不是購買與否的要點。

Ross:

老相機廠都有一種本事,就是非常善於在產品線間穿插出你永遠意想不到的「全新等級」。簡單地說,Canon 在 EVIL 相機領域先是猶豫了許久,也用 G1X 試水溫試到腳都有點軟了(泡水泡太久那樣),才正式打著 STM 等級的鏡頭,加上看起來就像是 S100 的可換鏡頭版的 EOS M 全新可換鏡頭式數位相機。驚訝嗎?個人的確感到相當驚訝,因為 Canon 竟然能將尺寸跟 micro4/3 如此接近(較小)的 G1X 可以弄得這麼「大」,而這部可換鏡頭的卻可以設計成這麼接近一般 DC 的尺寸 -- 重點是,它還是 APS-C 的尺寸。

直接接收到 Canon EOS 650D 下放的觸控螢幕,還有全線將必備 STM 混合式對焦系統的 EF-M 鏡群,坦白講,這兩點目前在 650D 還感覺到有點生澀不成熟的功能,還是有點令人擔心 -- 觸控功能雖然是實做出來了,但總覺得離「好用」的高親善的人機介面走向還有段距離;而 STM 鏡頭,坦白講目前為止在 650D 發表會與之後深度試玩的體驗後,實在是覺得 Canon 這次所準備的技術真的就如同目前看到的一樣,還是為了初階機型(無論是 DSLR 或者 EVIL)所準備產品規格 -- 對焦.... 感覺還跟不太上目前主流的 EVIL 機型。不過,坦白講還是得要好好看看這個 EF-M 系統的實際表現才能確定了,而針對目前的鏡群規劃而言,就如同超級比一比中所提及的部分:雖說 Canon 有 EF 與 EF-s 鏡群撐腰,但坦白講應該不是誰都能接受那個轉接環裝上去之後的「氣勢」(比氣勢嗎,望向 NEX 轉 SLT 的轉接環...)。

未來?顯然肯定會有類似直接對手 NEX-7 或者是 NEX-5N 的產品等級推出 -- 內建 EVF、更強的對焦(SSTM?Super!)、更強悍的 ISO 表現等。但就目前為止的資訊,在確認最重要的對焦系統表現之前,也許它真的很巧妙地在初階單眼與一般消費型數位間硬是挖出了一個新的等級 -- 簡單地說,能否超越 G1X... 反而會是大家要不要購買的關鍵點吧?感覺比起長久以來 Canon G 系列 DC 對上 S 系列(S90 / S95 / S100)的類似戲碼又感覺有更複雜不少了呢!畢竟,這次長得像 S100 的相機,竟然可以換鏡頭了。也讓人不禁覺得,如果能反過來不是很好嗎 -- 可換鏡頭版的 G1X、不可換鏡頭但非常輕巧的 EOS M,嗯... 有這樣想法的人請讀一下小編本篇的第一行囉。
Danny:

作為一個「mobile 人」,小弟對於相機各方面的要求和一般使用者是有點不同的啦:除了要兼顧畫質和大小外,個人還要求至少要有不錯的快門聲(別看小它,這對個人感覺可是很大影響的 XD),而且最好是有觀景器方案。所以作為 E-M5 的使用者,小弟是沒有欲望轉用 EOS M 的了(笑)。說到 micro 4/3 系統,也只能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吃」,作為無反相機的先行者,經過快三年的時間 Panasonic 和 Olympus 在技術和鏡頭群上已經有明顯的優勢,當中最明顯的當然是對焦速度和配合較小感光元件所製作的小型化高質鏡頭,這些都是後來者如 Sony NEX 和 Nikon 1 系統,甚至是 EOS M 所欠缺的。

回說 EOS M,作為主要廠商中最遲踏入無反領域的一家,Canon 得交出一個爆點,才可以讓大家留意 -- 這方面 EOS M 做到了,它以和 Panasonic GF5 相近的機身大小,配備了和 Sony NEX 相近的 APS-C 感光器,在理 論上成功地同時兼顧畫質和大小;而使用 APS-C 感光器的另一個好處,就是當作為後備機,配合 EF 轉接環使用的話,它和 micro 4/3 一樣不需重新換算焦矩,就這點再算上其單反用戶量的話,EOS M 的潛力比 NEX 及 micro 4/3 更大,也比使用(相對)小型感光元件的 Nikon 1 優勝,要殺出一條血路並不困難。

更實際的優缺方面,由它和 GF5 相近的體積,我們可以得知其接環肯定比同是使用 APS-C 元件的 NEX 小,這代表將來的鏡頭會比較小,當不使用 EF 鏡時,包包的負擔會低很多;另一個優勢,是在相對低階的機身上,使用標準熱靴,可以搭配更多閃燈使用,而同樣的功能,NEX 系統要到 NEX-7 才有(而且是不同種的熱靴),更別說只能接一支小閃燈的 Nikon 1 V1 了。不過,為了把 EOS M 和單反區隔,Canon 還是犯了和 Nikon 同樣的錯誤,就是在 EOS M 上使用過份簡單的介面和操作方式,直接影響了單反使用者買 EOS M 作後備機的意欲。老實說,既然先機已失就應該先把握優勢,再求突圍啊。

Marco:

EVIL 機種已經成為了趨勢,或說潮流吧;似乎猶豫了很久的相機大廠也終於要踏入這個領域了。這部 EOS M 的規格方面不多談了,反正其他編輯說光了 XD,就讓我來談它的設計吧。在看到 EOS M 的流出圖的一刻我已經覺得它很像一部消費型數碼相機,只是凸了鏡頭吧,在拆下鏡頭之後已經可以像手機那樣,放進褲袋而不會阻礙到行動。相機愈造愈小顯示了科技的進步,EOS M 機背的鍵這麼少,顯示了它的操作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賴那個觸控螢幕吧。如估計沒有錯誤的話它應該是用著 650D 那個電容式螢幕,所用的界面也應該頗相似的。不過看過 650D 的操作之後,始終覺得相機的觸控界面依然處於「探索期」,加上螢幕的尺寸不算是大,用戶要透過一個較小的螢幕來控制設定的時候精神要多加集中,否則很容易按錯目標。而且在手持這部小小 EOS M 的情況下來做 touch-to-shoot 或 touch-to-focus 的時候機身震動的幅度應該會很大,很大機會拍出手震的照片呢。記得 Nokia 的設計 EVP Marko Ahtisaari 說過觸控界面的目標(Subject)不應該愈弄愈小,反而應該以一個用戶容易點選、可很隨意地操作的尺寸來展示的,我個人是很認同這一點的。雖然說相機跟手機的使用目的不同,但使用者經驗卻是同等重要的,所以建議相機界在將相機操作觸控化的同時,要將操作界面或方式與時並進喔。


Icebin:

從早前曝光的黑色機身,再加上這次官方發佈的白色機身,加上銀色和紅色,EOS M 走多彩路線,以吸引年輕用戶群體的吸引力,就如同 Nikon 1 一樣。 EOS M 從規格上來看,可說是 EOS 650D 的迷你版,而按鍵設計上也朝著簡單易用的路線靠近,同時配備了觸控螢幕,而這樣的討巧設計從另一個角度上來看,更容易收穫一些入門級用戶的目光。雖然此次配合發佈的 EF-M 鏡頭只有 2 個,但用戶可以通過接環轉接的方式轉接 EF 鏡頭, 這樣的方案顯然和 Sony 微單眼系列類似,不但可以吸收之前強大的 EF 鏡頭群優勢,又能拓展出新的 EF-M 鏡頭,為將來衍生新的產品線貢獻力量。不過在機身與鏡頭搭配的選擇上在前期估計會比較難一點,實際效果也有待考證。這款相機將和 Sony 現有的 NEX-5N 微單眼展開競爭,但能 否取得勝利還有待市場考驗。

AdTech Ad

相關新聞

訂閱本篇回應

讀者回應 (第 1 頁 / 共 1 頁)

對此文章發表回應

新會員在發表回應後,系統會送出e-mail確認信以確認此留言非機器人留言

發表您的意見時請維持與此文章的相關性:不適合或是單純宣傳的內容可能會被刪掉。您的E-mail只會被用來確認您張貼的文章,絕對不會出現在網頁上。當您第一次輸入姓名和 E-mail 後,系統將會寄給您一封確認信函,並在確認信函中附上一個您專屬的密碼。往後使用這個密碼發表意見時,不須再次確認。網友如果想要建立一個簡單對外的超連結 URL(包括 http://)或電子郵件連結,我們將會幫您建立連結,所以在您發表的內容最多可以放三個URL。另外,系統將會自動分段及換行,不需要再另外填入 HTML程式碼 <p> 或 <br> 等。






關於Engadget 中文版

Engadget是一個站在消費者立場的數位頻道,每天更新超過10篇的科技玩意新聞。Engadget的收益來自於廣告,而網站所有的廣告都會明確標示,不會讓讀者有所混淆,所刊登的每一則文章絕對不作置入性報導,這也是Engadget最重視的精神。

AOL.tw 新聞
AdTech Ad

Original Page: http://chinese.engadget.com/2012/07/23/how-we-view-canon-eos-m/

Sent from Feeddler RSS Reader



Sent from my iPhone 

沒有留言: